在驗收精密加工件時,有這樣一件事需要認真核實,即結構設計者在設計精密件時,往往對非精加工面只注“∽”符號,表示這一部位可不加工,殊不知鋼鐵材料表面往往存在熱軋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厚層氧化皮,在自然的環境條件下也會產生銹斑,這些氧化物按電鍍工藝要求在電鍍之前需徹底除盡,不然該處無法獲得鍍層,況且在除去這些氧化物時酸液同樣會把精加工面進行浸蝕,結果該處即會遭到嚴重的腐蝕,失去精密加工的意義,無法滿足精密配合的組裝要求。
電鍍工作者對于既已成型的這類鍍件應盡可能保持結構設計要求,精加工面免受更大傷害,電鍍前的除銹采取機械除銹相配合的方法來除去氧化皮和銹蝕斑點,并盡可能減輕下一步酸蝕時對精加工面的影響程度。在酸液浸蝕之前還需先進行徹底的除油,然后在室溫條件下采用稀鹽酸進行短時間的浸蝕處理,絕不可按常規方法浸蝕,否則必然會嚴重地影響到精加工面的光潔度。
以上只是已成型鍍件減輕其酸液中浸蝕時的危害程度的一種挽救方法,但仍有風險,[敏感詞]希望的就是機械工藝師在制訂工藝時提加工要求,消除上述現象的出現。
(本文章來源于網絡轉載,想查詢更多表面處理文章,您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點擊關注公眾號:易鍍,公眾號內有更多詳細的表面處理文章,歡迎您的訂閱。)
易鍍,十分專業的表面處理信息平臺,金屬表面處理/鎂合金蝕刻劑/鎂合金除油劑/鎂合金漂白劑/鎂合金轉化膜/環保鋁除灰劑/鋁三價鉻鈍化劑/低磷化學鎳/鋁中磷化學鎳/高磷化學鎳/銀光劑/銀保護等。
表面處理難題可咨詢:13600421922(程生)
相關問題